1950年3月初,解放军决定对古丈县的匪首张平展开围剿行动。张平,原名张大治,生于1906年,祖籍湘西古丈县李家洞张家坨。他曾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过多种职务,包括古丈县县长、湘西自卫军的总指挥、以及暂编十一师的少将师长等。张平的名字在湘西几乎人人都知晓,因为他是个狠人,心狠手辣,杀人不眨眼。
从小顽皮的张平,早早地展现出对刀枪的浓厚兴趣,学习拳术,训练武艺,十八岁那年,他便拿起汉阳枪走上了山,成为了土匪。周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:“天见张平,日夜不明;地见张平,草木不生;人见张平,九死一生。”张平因此被称为“湘西魔王”。他给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极为简单:要么成为一方的司令,坐镇一方,要么称霸古丈,霸占李家洞。他的名言是:“不求流芳百世,也要遗臭万年。”他渴望的终极目标就是:“独霸古丈,称霸湘西!”
张平不仅武艺高强,还是一个神枪手,百步穿杨,枪法出神入化。回到家乡李家洞后,他迅速招募起一支队伍,修筑了坚固的碉堡和战壕,迅速称霸一方。多次遭到国民党军的围剿,但每次都能巧妙地从容逃脱。他善于在李家洞周围转悠,成功地让国民党军队每次都无功而返。
展开剩余78%1929年,张平投靠了国民党古丈县河篷乡的少将舒安卿,成为他的义子。在随后的几年里,他逐渐在军中积累了实力。1935年,张平随舒安卿征战永顺、保靖一带,镇压共匪的过程中,他遇到了年仅16岁的杨炳莲,对她一见钟情。经过舒安卿的撮合,张平迎娶了杨炳莲,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。
1937年,七七事变爆发后,张平随国民党三十四师赴浙江参加抗日,在淞沪会战中,他英勇奋战,凭借个人的英雄气概屡屡击退日军。尤其是在浙江嘉善,他与日军血战了七天七夜,展现出了湘西汉子的豪气与血性。
1938年,张平回到了古丈县,在舒安卿的推荐下,他担任了古丈县警察局巡官兼中队长,开始积累更多的军政资源。不久后,他重新在李家洞招兵买马,组织了新的匪队,继续了他的土匪生涯。
到了1941年,张平已经在古丈县一带坐稳了“乡长”的位置,他不仅修筑了工事和碉堡,还将“抗日防匪”四字刻在自家门前的碉堡上,显示出他极强的自卫意识。1944年,在镇压农民暴动的过程中,张平获得了国民党上层的赏识,得到了一系列的官职和荣誉,并进一步扩张了自己的势力。
1949年,随着湘西三二事变的爆发,张平宣布自封为古丈县自卫军司令,并迅速组织起一支武装力量。3月5日,他率领1300余人进入辰溪,准备抢夺国民党军的兵工厂,尽管最终未能得手,但他依然与当地的土匪头目张玉琳达成协议,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,继续扩充自己的实力。
到了1949年6月,张平被国民党任命为湘西自卫军沅陵、古丈、泸溪三县的总指挥,建立了庞大的军队。白崇禧曾亲自召见张平,并许诺给予更高的官职,张平也表示要与各路豪杰一起“与共产党决一雌雄”。随即,他被任命为暂编十一师的少将师长,开始着手扩张自己的地盘和势力。
然而,随着解放军逐步进军湘西,张平意识到形势严峻。1949年9月18日,解放军成功解放了沅陵县,距离古丈县城仅有百余公里,张平感到古丈县城守不住了,决定撤退回自己的老窝——李家洞。那里山高林密,易守难攻,是他抵抗解放军的理想之地。
10月23日,解放军47军140师418团首次进军古丈,张平虽然表面上答应接受解放军的条件,愿意投降归顺,但一旦解放军离开古丈,他便悄悄回到了古丈县城,重新登上了县长宝座,甚至命人刮掉了“解放军到此一游”的标语,继续自称为古丈的“主人”。
然而,张平并未在县城停留太久,他认为县城易守难攻,最终将县长之职交给了二当家游清泉代管,自己又回到李家洞,开始准备与解放军的决战。他加强了李家洞的防御,并在金华山修筑了坚固的工事,计划着如何反击即将来临的解放军。
1950年3月3日,解放军47军的各大部队集结完毕,开始第二次围剿张平的老巢李家洞。解放军从多个方向展开进攻,准备分头合击。张平自信他在李家洞的防线足够坚固,于是准备在元宵节当天大摆宴席,庆祝一番。然而,张平完全没料到,解放军已经兵分几路,直扑李家洞而来,悄然展开了决战的序幕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